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中央层面通报3起典型问题
无惧风雨再向前!一季度经济数据彰显中国经济发展向新向好

高质量发展践悟丨监督护航做好“土特产”文章

发布时间:2025-04-29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 ]

  高质量发展践悟丨监督护航做好“土特产”文章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张光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纪委监委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惠农强农政策落实等方面强化监督检查,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图为该区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养殖场了解情况。李昆源 摄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委巡察机构紧盯重点村居,深化对村巡察,着力推动解决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发展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图为该区巡察干部在了解耕地保护情况。 杨飞 摄

  本期嘉宾

  王 军 河南省信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姬兴江 云南省普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樊才锦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实践中,如何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强化监督保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采访了三位地方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

  紧扣地域特色,监督推动政策落地,确保产业健康发展、群众增收致富

  记者:请结合实践谈谈,如何紧盯乡村特色产业实际,强化监督检查,助力产业发展?

  王军:近年来,信阳市全力打造信阳毛尖、弱筋小麦、优质稻米、油茶等乡村特色农业产业,我们围绕产业发展全链条,与农业农村等市直部门建立乡村振兴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协调联动机制,每季度召开调度会,实现信息共享、力量互补、成果互用。建立监督清单机制,梳理政策落实、资金管理、技术服务、产销对接等环节的廉洁风险点,制定监督责任清单,明确了17项重点任务、25个责任单位,制定78项监督措施,确保监督靶向精准。建立挂牌督办机制,对群众反映强烈、典型性强的问题线索,由市纪委监委分批挂牌督办。同时,强化动态跟踪问效,对涉及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财政补贴、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实施“嵌入式”监督,采取数据比对、台账核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动态监测政策执行偏差,推动政策落实、项目落地、产业升级,让“绿叶经济”真正变成群众的“绿色银行”。此外,重点整治产业项目中“重申报轻落实”“数据造假”“应付式整改”等作风问题,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情形严肃问责。

  姬兴江:普洱是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市把发展茶、咖啡、牛油果、竹产业等特色产业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目前,茶园面积已突破200万亩,咖啡年产量近6万吨,我们把监督嵌入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全链条,特别是紧扣“一片叶子”“一粒咖啡”做文章,坚持监督跟着产业走,紧盯古茶园保护、有机茶园转换、品牌建设等关键环节,开展“清风护茶”行动,推动解决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及保护、有机茶园建设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聚焦咖啡“从种子到杯子”全链条,联合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开展生豆交易市场专项整治,督促建立咖啡生豆质量追溯体系。针对茶咖产业联农带农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推动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监督机制,重点监督订单履约、技术服务、分红兑现等环节。此外,在牛油果产业发展中,我们聚焦群众关切的土地入股、收益分配等问题,通过“三级联动”监督机制,推动职能部门下沉一线解决技术培训滞后、政策宣传不到位等堵点;在竹产业领域,针对甜龙竹品种老化、产销脱节等难题,贯通巡察监督与派驻监督力量,督促农业农村部门引进优质竹种、搭建产销平台。我们深刻认识到,监督必须紧扣地域特色,以“蹲点式”监督精准扫描产业链薄弱环节,以“嵌入式”监督推动技术帮扶、品牌塑造等政策落地,通过监督发现问题、推动整改、完善制度,最终实现产业健康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的双赢。

  樊才锦:石柱县地处重庆东部、武陵山区,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做大做强以“红色”辣椒为代表的调味品、以“黄色”黄连为代表的中药材、以“绿色”莼菜为代表的生态果蔬“三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山上种连、山下种椒、水中种莼”的产业发展道路。我们把监督推动“三色”产业项目纳入政治监督“护航行动”工作清单,围绕惠民政策落实、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深入排查涉农补贴资金发放不到位、农技指导工作不落实、农业项目实施不规范等问题,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采取现场督办、跟踪督办、约谈提醒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履行主体责任,积极推动问题整改。聚焦惠农政策资金补贴涉及面广、资金量大、廉洁风险高等情况,把“三色”产业基地建设、商品化育苗、病虫害防治、产地仓储房等补助执行情况作为监督重要内容,对项目申报、审批、拨付、监管等进行全面“体检”,着力纠治资金管理不规范以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针对案件暴露出的问题,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县农业农村委全面规范“三色”产业项目申报、审核、验收、资金发放等程序,加强与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动,从项目规划到资金使用,从种植到销售等环节开展“全链条”监督,护好特色产业“钱袋子”。

  “查改治”一体推进,有效解决“中梗阻”,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记者: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涉及部门多、政策多、资金多,如何紧盯影响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关键环节,精准施策、靶向纠治?

  王军: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查改治”一体推进,有效解决阻碍特色产业发展的“中梗阻”,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实践中,采取“室组地”联动、片区协作等模式,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种植大户、茶产企业,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畅通“信、访、网、电”四位一体举报平台,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切实打通监督执纪“最后一公里”。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工作方案等文件,建立“满意度调查+服务回访”评价机制,对企业反映问题跟踪回访,推动职能部门涉企服务从“有没有”向“实不实”转变。整合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数据,搭建乡村振兴监督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资金挪用、虚报冒领等异常情况,实现“线上预警+线下核查”的高效衔接。对特色产业扶持资金、惠农补贴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核查资金拨付滞后、截留挪用、重复申报等问题,严肃处理违规挪用补贴资金等问题,建立资金使用绩效评估机制,推动从“拨付监管”向“效益监管”延伸。做深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推动监督与治理融合。市县两级纪委监委对骗取特色产业项目资金的113起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用“身边案”教育“身边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闻警自省。针对监督发现的共性问题,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以制度完善促长效发展。

  姬兴江:普洱市特色农业产业链长、涉及主体多,我们对政策落实有温差、资金使用有偏差、生态补偿有短板等三大薄弱环节精准施策,围绕“人、财、物、权”构建“查改治”闭环机制,形成“发现问题—压实责任—系统治理”的完整链条,确保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每一分资金、每一项政策都精准滴灌。紧盯产业链延伸、品牌打造等,对茶叶、咖啡等特色产业种植、加工、销售全流程进行监督,确保产品质量和效益。针对牛油果产业中部分乡镇主体责任虚化、地块落实不力等问题,建立清单化整改台账,约谈提醒相关责任人,推动职能部门完善“托管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联农带农模式。整合监督力量,对产业项目实行清单化监督,精准发现政策执行偏差、资金使用低效等问题,靶向纠治,以监督实效保障产业健康发展。建立营商环境“监测点+观察员”制度,在茶咖重点企业设立监测点,精准捕捉职能部门在产业服务中的不作为、慢作为问题。

  樊才锦:我县“三色”产业总体规模达75万亩,我们围绕统筹生态和生计、增绿和增收,守住生态保护和耕地红线等情况,全程跟进监督。实践中,结合督查反馈、巡察发现及群众信访举报的问题,成立“纪检监察+行业部门”工作专班,抽调精干力量开展核查,发现部分乡镇在黄连产业发展过程中,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监督和管理不到位,造成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损害的问题,查处18名负有领导责任的领导干部,并结合典型案件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推动以案促改促治。针对黄连产业、林下经济缺乏科学系统规划等问题,推动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委等部门出台《石柱县黄连种植空间利用规划》和《黄连规范化种植手册》,同时建立数字监管平台,健全连农林地利用采伐审批、线上线下巡查机制,强化全过程监管。我们聚焦黄连种植申报、审批、监管等关键环节,紧盯是否存在虚假审批、报少种多、监管乏力等问题强化监督,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实现“护好林,种好连”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

  加强对项目运行、资金使用、干部作风等环节的监督检查,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记者: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还需从哪些方面持续强化监督保障?

  王军:我们坚持把查办案件作为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紧盯资金、项目等容易发生腐败的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查办一批乡村特色产业领域风腐问题,着力纠治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肃惩治领导干部违规干预插手项目建设,暗箱操作、内外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坚持深化标本兼治,深入分析研判案件背后的行业性、系统性症结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纪检监察建议,扎实做好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断取得更大治理成效。坚持把乡村振兴领域监督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抓手,围绕实现特色产业发展这个大局,进一步健全部门会商、线索移送、信息共享制度,形成各级党委政府牵头“抓”、职能部门“管”、纪检监察机关“督”的机制,全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姬兴江:我们将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崛起”主线,立足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紧盯茶叶、咖啡等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落实,推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茶咖文创产品、牛油果护肤品、竹纤维制品等延伸领域,加强对科技研发、冷链物流等环节的监督,推动“种植—加工—文旅”三产融合,打造产业集群。持之以恒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党员干部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对产业项目审批、资金使用等关键岗位,加强廉洁风险防控,严肃查处吃拿卡要等“蝇贪蚁腐”,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借鉴林下经济“立体掘金”模式,监督推动茶叶、林药、林蜂等业态发展,让绿水青山释放更多“富民红利”。持续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机制,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严防集体资产流失、利益输送等问题,完善村级“三资”监管平台,不断巩固发展乡村振兴成果。

  樊才锦:当前,我县“三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拉长,黄精、莼菜等农业产品自营出海,农业电商蓬勃发展。我们将继续紧盯“扩面、提质、延链、增效”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要求,加强对项目运行、资金使用、干部作风等环节的监督检查,推动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加大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力度,严查在特色产业政策执行过程中贪污侵占、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问题,确保农业产业补助政策落实到位;紧盯特色产业种植、产品加工等关键环节,围绕产品质量监管、产品品牌打造、涉农涉企政策落实和职能部门纪律作风等强化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背后的“责、风、腐”问题,以有力监督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业农村网摘编亓荃鹏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